1927年8月1日,南昌城头的枪声,划破神州大地积弱积贫的阴霾,塑造出一支骁勇善战的人民军队。而今,德阳市罗江区人武部循着“枪声”的指引,组织区应急连民兵走进剑南蜀道五关中最后一关——罗江区白马关,沿着历史的道路,汲取战斗的养分,以昂扬的姿态、奋斗的精神喜迎建军95周年。
“在‘八一’建军节到来之际,我们组织此次活动,就是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智慧,从中感悟汲取胜战之道、制胜密码,为做好应急应战准备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。”白马关楼前,人武部领导铿锵激昂的动员声引来周边群众的围观。走过蜿蜒的金牛古道,踏上崔巍古朴的北关楼,在这三国古战场内,民兵队伍领略了古人的足智多谋,感受到战场的刀光剑影,感慨于先贤的壮志豪情。
“‘真儒者不徒文章名世,大丈夫当以马革裹身’,这幅对联曾激励着人们在国家和民族处于危亡的时刻,挺身而出,抛头颅洒热血,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。”讲解员激情洋溢地解读楹联,把川军出川作战的故事娓娓道来,引导大家缅怀先烈、赓续前行。
参观见学最重要的是把所见化为所感,无论是“位卑未敢忘忧国”的忧患意识,还是“马革裹尸”的牺牲精神都深深烙进他们心中。正如民兵代表在学习体会中所谈:“我们要更多地汲取传统武德文化的精髓,激发战斗潜能,砥砺血性虎气,擦亮罗江民兵名片,打出罗江武装品牌,真正做到召之即来、来之能战、战之能胜。”
回到人武部军史馆,部领导带领民兵重温军史、民兵发展史,了解人民军队的兴衰荣辱,回顾一路走来的坎坷曲折,感悟矢志强军的奋斗力量。下一步,罗江区人武部将结合新形势下的民兵特点,注重加强民兵训练中战斗精神的培育,有效锤炼民兵队伍战斗作风和意志,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。
(吴浩宇 肖蕾)